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75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87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袁凯  陆雅君  李明  姚望玲  刘火胜 《水文》2018,38(4):62-67
基于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MWF)再分析资料(ERA-interim)和长江中下游124站降水资料以及四种业务常用数值模式资料(EC-thin,T639-thin,Grapes和Japan-thin),以2016年6月30日~7月7日长江中下游地区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为例,详细分析和讨论了四种数值预报模式以及一维湿涡度(ODMV)和一维湿散度(ODMD)对于长江中下游暴雨落区的诊断效果。得到结论如下:(1)无论是主观分析还是与实际降水的空间相似度,ODMV/ODMD对于雨带和强降水中心的把握都明显优于四种数值模式,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更高相似性。(2)Japan-thin预报降水显著偏弱,T639-thin则偏强,而EC-thin、Grapes和T639-thin还表现出较大的离散程度,只有ODMV/ODMD对雨带和强降水中心的平均误差和均方根误差都最小,在降水强度上表现出更高准确性。(3)随着降水强度的增加,Japan-thin、EC-thin和Grapes的漏报率增加显著,Threat Score(TS)评分迅速降低;而T639-thin空报率增速较快,TS评分同样下降明显;只有ODMV/ODMD空报率迅速减小,漏报率缓慢增加,TS评分减弱得较慢,至最高标准时(6h≥30 mm),TS评分依然达到0.22,在降水的时间演变上表现出更好的协同性。  相似文献   
8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及NCEP 1.0°×1.0°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3月31日至4月2日发生于呼伦贝尔市的一次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成因机制进行分析,以期总结出此次暴雪的特殊之处,为今后的暴雪天气预报提供可参考的经验。从天气学角度详细地分析此次暴雪过程的高低空影响系统的生消演变,特别对产生极端降水的水汽输送条件、水汽辐合情况、局地水汽聚集以及垂直运动情况进行详尽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天气过程是由短波扰动叠加低空锋区,导致斜压有效位能释放转变为扰动动能,并促使扰动发展加深为大型涡动而产生;水汽通量分布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水汽输送效果,“均匀狭长”的分布形态具有更高的水汽输送效率;涡度差动平流与温度平流表明动力因子与热力因子在本次过程中对垂直运动均有显著贡献,而水平散度作为直接反映质量汇集、流失的参量可以更为直观地反映垂直运动的强弱与分布;整层水汽通量散度积分作为与降水强度直接相关的物理量,对于降水量级的反映异常精准,配合中低空气流强度与方向,可对降水落区与时段进行精确判断。  相似文献   
83.
Small bodies of the solar system are now the targets of space exploration. Many of these bodies have elongated, non-spherical shapes, and the usual spherical harmonic expansions of their gravity fields are not well suited for the modelling of spacecraft orbits around these bodies. An elegant remedy is to use ellipsoidal harmonic expansions instead of the usual spherical one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their mathematical theory as well as a real application: the simulation of a landing on the surface of a kilometer-sized comet. We show that with an ellipsoidal harmonic expansion up to degree 5, the error on the landing position is at the meter level, while the corresponding error for the spherical harmonic expansion can reach tens of meters.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October 2005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84.
云南天文台激光测距系统激光特性参数的测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激光光腰位置能量分布测量,在已知激光发散角的情况下,直接计算得到光腰半径、光束质量因子等重要参数,更加深入的分析了云台激光束情况,对于测距时激光发散角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从激光能量分布的测量结果看,可把激光的最小发散角压缩到1“,达到大气视宁度水平,从而提高系统的极限测距能力。  相似文献   
85.
一次暴雨过程的动力诊断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5月21日福建中部地区暴雨成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位于水汽通量散度平流项与散度项辐合配置较好区域;高层较强涡度平流促进福建中部地区上升运动;差动假相当位温平流增强大气不稳定度,促进垂直上升运动;低层水平运动锋生中心的位置和强度与未来6h降水中心位置和强度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86.
重庆一次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2012年5月11-12日重庆暴雨过程的发生发展机制,寻找重庆地区暴雨预报方法,利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降水量产品数据集和NCEP格点再分析资料,对这次暴雨进行了天气形势分析,并从动力和水汽条件、水汽螺旋度和水汽散度通量及不稳定指数等方面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短波槽东移南下和西南涡东移北上是造成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原因;高空槽前脊后的正涡度平流,有利于大气的抬升运动;中层(700 h Pa)的西南暖湿气流为此次暴雨过程提供了水汽和能量,促进并维持对流的强烈发展;水汽螺旋度高值区和水汽散度通量低值区都与强降水区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且有较好的时间相关性,这对强降水落区和降水系统的移动发展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低层暖湿气流抬升与高层冷空气交汇触发了此次暴雨天气过程;K指数和A指数对于暴雨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的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87.
张端禹  许建玉  赵玉春 《气象科技》2016,44(6):1009-1015
利用0.5°×0.5°GFS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2013年7月5—7日鄂东北梅雨连续暴雨过程。结果表明:1降雨具有比较明显的日变化,夜间加强,白天减弱;鄂东北低层辐合也有与降雨强度一致的日变化特点。2散度变率在高层出现正值、中低层出现负值有利于降雨加强,且这种变化比暴雨发生稍有提前。一般傍晚散度变率在低层即出现负值,这有利于夜间低层辐合加强。3利用全型散度方程2项组合诊断发现,虽然非线性平衡方程偏差项确是散度变率的主要项,但在降雨开始阶段只有余项在低层出现较为明显的负值。4利用全型散度方程4项组合诊断发现,边界层水平风场辐合是降雨启动因子之一;非地转平衡项在近地面出现较大正值对于降雨减弱有较好的指示;与垂直运动有关的项在降雨峰值阶段中层负值较大。  相似文献   
88.
利用NCEP1°×1°的再分析资料及重庆地区逐日、逐时降水资料、TBB资料以及雷达回波资料对2014年9月12-19日连阴雨天气及期间两次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连阴雨期间欧亚大陆中纬度为“一槽”型,暖湿气流沿台风“海鸥”外围以及副高边缘不断将南海及西太平洋的水汽输送至川渝地区,为连阴雨提供良好的水汽输送条件;比湿的演变对连阴雨期间降水的增强及间歇有明显的指示意义,负的整层水汽通量散度大值区与两次暴雨落区一致。连阴雨前期大气为对流不稳定层结,能量条件好,阻塞高压明显,中高纬度的环流经向度较大,有利于冷空气的快速南下,前期的“9.13”大暴雨的对流性特征更明显;后期“9.17”暴雨则表现为稳定性降水,TBB资料在连阴雨期间的强度演变对两次暴雨过程产生的时段和落区的指示意义较好。在整个连阴雨期间近地层多弱冷空气的影响,中层有偏南风,连阴雨天气得以持续,但是两次暴雨过程开始时,冷平流均有明显的增大,表明冷空气有所加强,冷空气的加强触发了暴雨的产生,同时伴有中层偏南暖湿气流的增强。从两次暴雨过程时多普勒雷达垂直风廓线图也能反映出低层冷空气入侵,中层偏南暖湿气流的增强。  相似文献   
89.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ECP/NCAR提供的1°×1°FNL全球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鲁西北一次持续性暴雨进行了湿Q矢量方法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持续暴雨出现在有利的环流背景下,降水区域集中并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湿Q矢量方法是分析强降水落区很好的工具;925~850 hPa湿Q矢量散度与强降水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但暴雨并不总是出现在湿Q矢量散度负值区中心,有时出现在湿Q矢量散度梯度大的负值区一侧;700 hPa湿Q矢量涡度正值中心与散度负值重叠的区域是中尺度低值系统发展有利的区域,与未来6~12 h暴雨落区有很好的对应;湿Q矢量锋生函数差值预报强降水落区明显优于锋生函数。  相似文献   
90.
2009/2010年云贵地区(YGR)和2013年夏季中南地区(CSC)发生了近几十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事件。文中对比了两次干旱事件的发展速度,基于水分收支原理,诊断影响干旱发展的物理过程。结果显示,CSC干旱发展前,温度升高,蒸散发增加,土壤湿度减少,高温和降水减少对干旱有触发作用;而YGR的降水减少使干旱开始发展。CSC干旱事件发展迅速,YGR干旱事件发展缓慢,同时前者干旱的维持和恢复时间也短于后者,这些差异与蒸散发过程强弱有关。CSC干旱事件发展阶段,蒸散发过程强,平均为4.7 mm/d,8 d时间,土壤湿度从45%减少到20%,促使干旱快速形成(典型骤发干旱)。YGR干旱发展阶段,蒸散发过程弱,平均为1.7 mm/d,土壤湿度从45%减少到20%历时2个多月(传统干旱)。蒸散发的强弱主要与区域大气柱的水汽净辐散有关。CSC干旱发展阶段,其大气柱水汽净辐散达每天3.1 kg/m2,增强了陆气水分交换,使蒸散发远大于降水,土壤湿度快速下降,加快干旱发展速度。YGR的区域大气柱水汽净辐散为每天1.1 kg/m2,只有CSC的1/3,使干旱发展缓慢。两个干旱事件的大气柱水汽净辐散主要发生在经向方向,即由区域北界相对较强的经向水汽输送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